你今天的工作,或许并不是真正的工作
这句耸人听闻的言论出自奥特曼与Rowan Cheung最新的采访。
在这场长达30分钟的对谈里,除了自己对AI与工作的思考,奥特曼还分享了GPT-6的进展、ChatGPT是否会成为美国版微信、AGI的设想变化、AI未来的交互模式,以及自己被恶搞成Sora热梗的感受。
可以说,这次对话涵盖了从娱乐八卦到前沿科技的多重视角,既有趣味,也直指未来趋势。
经整理的访谈全文如下:
(注:为方便阅读,调整了部分语气词与铺垫)
访谈全文
DevDay之后:最大亮点与产品布局
Q: Dev Day2025里所有发布的内容——你最兴奋的部分是哪一个?
Sam Altman:我对所有的内容都很兴奋。把应用引入ChatGPT这件事,其实我很早就想做了。
但更让我兴奋的是听大家聊他们用Agent Builder做的各种东西。其实无论是Agent Builder还是Agent Kit,里面都有很多让我想亲自去用的功能。不过,如果一定要我选一个,我觉得在ChatGPT里运行应用会是最棒的。
Rowan Cheung:每周活跃用户8亿人的ChatGPT已经成了新的分发平台。开发者和创业者该怎么利用Apps SDK在ChatGPT上构建应用呢?
Sam Altman:我觉得我们还需要经过一些迭代,才能真正弄清人们主要会怎么使用这些功能。比如,人们会习惯根据应用的名字来调用它们吗?还是他们更希望ChatGPT自己知道他们常用的是什么,并主动推荐?
我觉得未来开发者会摸索出一种新的分发机制,让这些应用被自然地用起来。不过这种事情总是这样:只有当你真的把它发布到世界上之后,才会被各种意外的使用方式所惊喜。
Rowan Cheung:我记得你们也发布了文档教开发者如何提高被推荐的几率?
Sam Altman:是的,不过还是得带上免责声明。全新产品变化很快,我们会在实践中一起学习。
Rowan Cheung:回到两年前的第一个Dev Day,你们推出了GPT Builder,那真的很棒。我记得自己也是最早公开搭建 GPT的人之一。从那时到现在,你们在Agent Builder上取得了哪些突破?
Sam Altman:最大的变化是模型本身变得更强了。我回想起第一个Dev Day,那时的模型能力和现在相比,差距非常大——22、23个月的时间,模型能力已经进步得惊人。同时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关于用户想要怎样构建这些Agent的东西。他们不仅希望在ChatGPT上构建,也希望能在其他平台上使用。让我印象最深的是,现在你可以非常轻松地搭建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——用可视化界面、上传几个文件、授权访问数据源、告诉它你的需求,然后几分钟就能部署好。我昨天在彩排时第一次完整看这个过程,感到震撼。借助Codex、Agent Ki等工具快速开发令人印象深刻的软件,这种体验像是经历了一次“地壳变动”。
Rowan Cheung:现在在Agent Builder里基本可以零代码构建agent,对吧?
Sam Altman:是的,不过如果你懂一点或很多代码,你能做更复杂的事情。但即便是普通的知识工作者,也可以开始构建 agent。可以说,这几乎是一场针对Agent的“零代码革命”。
Rowan Cheung:这对下一波创业者或开发者意味着什么?
Sam Altman: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我昨天在后台看Romain的演示,心想——如果是一年前做,这些东西要花多长时间啊?而现在几乎可以实时完成,我甚至觉得自己的创意都跟不上它的速度了。我不完全知道这会带来什么改变,但可以肯定的是——世界上将被编写的软件数量会大幅增加,测试和改进创意所需的时间会大幅下降。你可以尝试更多想法,更快找到好点子,但具体还会改变什么,我还没完全搞明白。
距离第一家十亿级纯血Agent公司还有多久?
Q:第一家由Agent运营的十亿美元公司什么时候诞生,Agent Builder能达到那种自主水平了吗?
Sam Altman:还没呢。以前我们有个小打赌池,预测第一家单人十亿美元公司会什么时候出现。虽然现在还没正式设立,但有很多猜测——比如第一家“零人公司”。
Rowan Cheung:几个月?几年?
Sam Altman:我预期是几年。但现在我们甚至可以可信地谈论——你输入一个prompt到聊天机器人,它就能运行。这本身就非常不可思议。
Rowan Cheung:不过我们看到的一些agent产品,还需要大量人工监督和反馈。什么时候才能实现agent连续一周无需反馈就能工作?
Sam Altman:我觉得Codex距离能完成一周工作并不远。虽然不一定是 2025 年能实现,但今天我和一些人聊时,他们都说——现在它已经能完成整天任务了,太快了。我很少觉得AI的进步让我晕头转向,但观察 Codex 能完成任务的时间延长速度,这次确实让我震撼。可以预期,一周级任务也不会太远了。

